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如何结合数据知识产权方面的探索,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浙江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情况。
数据知识产权是数据处理者对依法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所享有的权益,核心内涵是“算法规则+数据集”。打个比方,假如数据是面粉,数据知识产权就是用各种手法揉捏而成的面胚,乃至各式各样的面包、糕点。
数据知识产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蕴含着无限价值。然而,数据价值如何挖掘、挖掘了算谁的、如何确保安全?这些问题一度成为“拦路虎”。为了破解难题、挖掘“富矿”,2021年以来,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授权,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开展改革试点,创新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走出了一条保护数据权益、促进数据流通、实现数据价值、激活数据潜能的新路子。
针对数据权益不清晰的问题,浙江提出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和个人对依法持有的数据进行创新加工后形成的数据集享有数据知识产权,并明确对数据知识产权开展登记,目前已吸引全国27个省(区、市)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交申请5.8万件,发证2.4万张。
为让数据知识产权更好地流通复用,浙江打造了“数知通”平台,与上海、深圳等数交所共27个交易平台打通,吸引入驻近200家专业数商。据介绍,杭州一科技公司,通过平台的纽带作用,在上海数交所完成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成交金额60万元;另一家杭州数据服务公司,实现数据知识产权“出海”,完成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创汇103万元。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杭州集聚了众多数据资源。近年来,全市纵深推进数据知识产权改革,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新路径,推动数据资源向经济价值高效转化。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的规模,实现增加值6305亿元,占全市GDP的28.8%,创历史新高。今年7月,全国首个纯数据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余杭启动,10家科技企业的数据资产计划“打包”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预计发行金额1亿元。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目前杭州市已登记数据知识产权1.25万件,分别约占全省和全国登记总量的50%、30%,覆盖19个行业大类,基本实现行业大类全覆盖。
为进一步释放数据知识产权价值,杭州积极创新数据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路径,先后落地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挂牌交易、跨境流通、增信融资、证券化项目;同时,将数据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数据资产,纳入“投、贷、补、担、保”五位一体的财政金融科创服务机制,助力企业获得更高融资额度。
据悉,下一步,杭州将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探索完善数据制度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