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围绕大数据等数字领域新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 点击查看
数据交易师回到顶部
考生须知
数据交易师关注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预约考试公开课
热点推荐
考生须知
数据交易师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预约考试公开课

学术规范|《数据资产会计》系列开篇:基于会计师视角的数据资源

来源: 数据资产会计精英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5-05-01


序——本号定位于数据资产会计深度研究,以会计师视角推动数据资产价值释放。如有数据资产会计资深人士,欢迎合作交流。



0
 研究缘起:《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2023年8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财会〔2023〕11号:关于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图片

学到老的会计人士,不仅要面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应用指南的新增,还要面对时不时出台的暂行规定。按一般规律,会计人士学习的重要性从《企业会计准则》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相关暂行规定》等依次递减。然而,总有那么个别突出的暂行规定,比如这次这个《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具有深远影响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改革的潜质,成为新时代重塑会计法规体系的风向标。

其实,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的探讨早已在学术界探讨多年,在实务界也早已小范围兴起。这次暂行规定的出台,预示着数据资源对会计记账的影响已经由区域影响程度上升到广泛影响程度,不仅仅是民间学术探讨升格为官方指引这么简单,背后是经济结构、商业模式的发展与迭代,会计记账规则只能以愈加复杂的形式应对,将以前发生频率较低的表外经济资源与义务逐渐纳入到表内,比如数据资源,以前是没有被会计准则明确承认可以纳入到表内核算的,甚至连表外披露都不怎么带它玩的。别说正式编制了,连外包工的那种会计披露,数据资源还得拖关系进入,送礼还得送对企业。这下可好了,经过财政部大佬的钦点,一下子上升到了全行业探讨的高度,现在企业还得给它送礼,琢磨着数据资源应该如何下账,给人家伺候舒服了财政部爸爸才能表示满意啊,不然下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还找你的茬。

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好几年才能稳定下来,上一个例子是经营租赁的使用权资产,硬生生把人家从表外披露给拽进表内,你说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合并抵消还得特殊考虑毕竟两边都进表内资产了,还得计提递延所得税、测算租赁内含利率等等多麻烦啊,又不给会计加工资,但老大一句话,你就得干,不是不可抗力的困难就是可以克服的哈哈,所以别扯什么数据资源不好计量啊,在财爸眼里都特么是借口哈哈,让你入表你就入,只要财爸一句话,就算你以前连外包工(表外披露)都不是,直接从外部人员吸纳为正式编制,这跨级跳的酸爽,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只有羡慕的份儿哈哈,争取了那么多年才从劳务派遣转为正式,不过最后都会修成正果,只要修炼之路存心中正——符合经济大势:经济越往哪发展,会计越往哪打补丁。历史大势不可违啊,顺势而为才能修成正果。

这次有关数据资源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一定会在近几年内不断发展,最后吸收进教科书及会计证书官方教材,甚至吸收进会计准则体系,建议跟随本号认真研读,不至于将来某一天突然来临时一头雾水,很多会计对数据资产非常陌生,与相关会计功底的薄弱有关,无法站在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高度上去理解,只有日积月累,领会数据资源的会计之魂,才能突破瓶颈。

图片
1
 会计师的魔法:数据资源→数据资产

 

数据资源,顾名思义,代表着可以视为经济资源的数据。

资产,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资源,在定义上就所体现: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第三章第20条: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换句话说,资产就是满足一定条件的资源。理论上,只要数据资源满足了相应的条件,就成为了会计意义上的资产。进一步,满足资产定义的数据资源,如果进一步满足了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条件,那么就可以纳入表内以资产的会计要素进行核算。

因此,数据资源形成的资产,就可以称为数据资产了。

总之,数据资源从表外到表内的惊险一跃,要过两关资产定义关+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条件关。化茧成蝶的数据资产,已经排除掉了具有或有资产性质的数据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要求,或有资产不能纳入表内核算,或有资产不是资产,因此那些预期不一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零散的数据资源,比如预期带来未来增量现金流量的可能性<50%的那种数据资源,就无法完成从表外到表内的惊险一跃,但在这次大势中也能分口汤,比如在表外披露,但不记账。

2
 数据资产→数据资产会计≠数字化会计

如果外行从百度上查询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等概念解释,不一定在会计上是专业的,本号只在会计层面专业化解读会计概念,会计专业术语是一套严谨的专业术语体系,一环扣一环,每打开一个环都需要用专业的力量,比如依赖相关会计法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数字化资产、财务数字化、大数据资产、数据资本等词汇都泛滥了,很多地方在会计上是很不专业严谨的,内行人士要去伪存真,擦亮眼睛。本号就不介绍那些极度抽象的弯弯绕概念,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把核心专业概念解读得简洁、专业。

数据资产会计,是一个专题概念,本质上与什么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会计小专题是一个性质。从数据资产→数据资产会计,揭示了数据资产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数据资产相关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一整套的富有内在逻辑的会计体系,需要整合为一个小专题去学习、研究,不能仅停留在资产这个单一的会计要素层面了,后续的减值测试、摊销、数据资源相关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的临界点、终止确认等贯穿会计记账全生命周期需统筹规划设计。

结合数据资源的入表历程,《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就是数据资源完成惊险一跃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数据资产会计》高光之路的里程牌。

容易混淆的是,数据资产≠数字资产。只有数据资产会计,至于数字资产,上升到数字资产会计的层面比较勉强。包括数字化会计,在企业财务部一般影响力远远超越了财务会计范畴,称为数字化财务更合适,但显然与本文所说的数据资产会计是两码事,本来在会计上也没有数据化会计一说。

咱也不把那些信息化相关的权威文件搬出来辅助概念解读了,与本文相关的,只需要知道数字资产概念一般狭义到了加密数字货币那个范畴,顶多扩展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层面,打个比方:数字人民币,跟数据资产是两回事。从概念广度上讲,数据一词本身也比数字大的多,比如平常骑行共享单车的偏好信息都构成数据,被共享单车公司加以利用改变经营策略从而更精准地投放单车资源、获取更多经济利益,那么这个数据就基本满足了数据资产的定义,但显然不能称为数字资产。

如果怕混淆,就用这个类比:数字≈计算机数据≈信息。信息可以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具有形成资产的潜质。而数字化技术,更多地是一种技术,数字化资产是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一种单一的很明确的资产而已。

数据资产会计的诞生背后,是数据资源逐渐纳入会计师的视野。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的数据资产,都是加了会计师滤镜的数据资源,这里的滤镜不止一种,纳入表内的方式选择也非常有意思,感兴趣的粉丝可以关注本系列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