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数字工具的加速落地,数据作为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的基础“养料”,如何能够安全高效流通已成为业界必答题。
日前,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央广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可信数据空间”出现在多家企业的展台,而积极布局可信数据空间,正是推动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流通的重要方向。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在本届峰会上正式成立。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表示,成立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是要让联盟承担起政策落地的推进器、生态协同的连接器、创新成果的扩散器的角色,引导产业各方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在场景打造、标准研制、价值挖掘等方面形成创新合力。
根据国家数据局印发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 年)》(以下简称《发展行动计划》),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技术、生态、标准、安全等体系取得突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当前,各行业、各企业、各地区均结合自身积累和需求,积极探索,推出了可信数据空间相关产品及服务。
例如,中国电子云和中国联合健康医疗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在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的指导下,打造了药品可信数据空间,为三医协同、医药产业数智化提供数据支撑,为全国药品安全大市场打造核心基础设施。
蚂蚁密算在峰会上对外发布“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产品,基于全栈自研的密态计算技术体系,为数据融合利用加工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和全链路安全的密态化保障,覆盖数据融合、研发和产品交付等关键环节,支撑企业、行业及城市等不同场景的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济南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生态联盟、全国海洋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签约仪式也在本届峰会前夕举行。据介绍,济南市构建的“可信数据空间+要素市场化”模式,通过融合海量“公共+社会”数据,赋能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
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表示,当前,中国的数据要素产业正在加速发展,但数据流通面临多方位的安全威胁,高价值高敏感数据跨主体融合利用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应用。他认为,实现数据跨主体流通融合利用的高水平安全保障,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
根据国家数据局4月初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重点面向应用需求旺盛、发展基础良好、经济社会价值高、示范带动力强的领域,组织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工作,通过两年试点培育,形成一批资源丰富、应用创新、生态繁荣、成效显著的可信数据空间,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数据要素价值共创、数据制度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刘烈宏指出,可信数据空间不仅是一种数据基础设施,更是数据共享共治、价值协作的产业生态,也是推进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