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围绕大数据等数字领域新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 点击查看
数据交易师回到顶部
考生须知
数据交易师关注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预约考试公开课
热点推荐
考生须知
数据交易师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预约考试公开课

入表动态|让公共数据“跑起来”! 全省示范场景催生数字经济“化学反应”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发布日期:2025-10-31

  “从原来的5—15分钟缩短至1分钟以内,效率提升90%以上”“公共数据的汇集数量已经超过21亿条”……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如何唤醒“沉睡”的数据资源?近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江西省数据局)正式公布首批13个省级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清单,涵盖政务服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金融服务、自然资源监测等多个领域,标志着江西省在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各地正积极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催生出一场数字经济的“化学反应”。跟随记者的采访,来看看江西省各地交出的一份份兼具突破性与示范性的“创新答卷”。

一名货车司机通过吉安南收费站。

  1分钟通关!江西高速公路绿通“先行后验”让效率跃升

  “嘀——”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车道栏杆自动抬起,一车车来自外地的蔬菜水果顺利通过吉安南收费站,“以前要等十多分钟,现在直达市场,蔬菜的新鲜度更有保障!”货车司机赵师傅对这省时又省力的举措赞不绝口。

  而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吉安西管理中心试行的鲜活农产品运输“先行后验”模式。

  省交通投资集团吉安西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为吉安西管理中心)吉安南站站长谢宽介绍,“先行后验”模式是指符合条件的固定路线绿通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无需在现场长时间等待查验,而是可以先快速免费通行,由工作人员后期进行查验。这一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现场查验的限制,有效减少了车辆在车道的停留时间。“新模式实施后,绿通车辆的平均查验时间从原来的5—15分钟缩短至1分钟以内,效率提升90%以上。”

  赵师傅作为常年往返江西、广东运送蔬菜水果的货车司机,他向记者介绍,对于他来说,这个免费通行政策好,以前收费站查验是最烦心的环节。“夏天光是掀开篷布就热得浑身湿透,冬天半夜开箱,手都冻僵了,遇到一些需要保温的蔬菜,查验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赵师傅坦言。

  吉安西管理中心深知,时间就是金钱,在蔬菜水果保存方面,更是和时间的赛跑,既要保障商品质量,更要想办法把时间“挤压”出来。

  为此,吉安西管理中心组建联合查验小组,工作人员在批发市场商家的店面安装了多视角摄像头,包括固定摄像头和可旋转的云台摄像头,可以覆盖车辆的各个部位,包括车头、车尾、车侧。从车辆进入市场到装载完毕,摄像头会全程拍摄,确保装卸过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同时,通过视频录像和数据稽核,工作人员可以对绿通车辆的查验流程、拍摄角度、图片清晰度、录入信息准确度等进行复核,对疑似违规行为进行调阅处理,确保查验工作的规范性。

  “每辆固定线路的绿通车都有‘数字档案’。”谢宽介绍,“从预约申报到事后核验,我们通过数字平台实现电子报验单、运输轨迹、装卸影像等多项数据信息,既保速度又保规范。”目前,吉安西管理中心正将经验推广至辖区的绿通运输重点收费站。

  吉安西管理中心信息分中心负责人吁琨表示,下一步,该中心将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精准查验—风险管控”的全流程数据驱动查验模式。通过整合工作群预约数据、车辆基础数据、查验历史数据及视频监控数据,完善建立绿通车信誉评估模型和智能查验规则,实现“先行后验”车辆的精准筛选与动态监管,推动查验工作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

  21亿条数据“输血”!新余数据变革激活企业资金流

  “真没想到这么快!”在新余一家商业银行,个体工商户裴文杰用手机客户端申请商业贷款,不到60秒,他就获得了16.6万元的授信额度,“原本以为要做‘贷前调查’,要花好几天时间,没想到1分钟就出来了额度,5分钟就拿到了贷款。”这家银行客户端后台调用的是“新余市普惠金融授信风控模型”,实现授信时效从“天”到“秒”的巨变,源于新余市在数据领域的深层变革。

  这一变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过去数据流通“肠梗阻”等普遍性问题。

  在企业的运营中,资金就如同人体的血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了解决企业难题,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烦”问题,新余市充分利用公共数据赋能普惠金融,取得较好的效果。该市今年在全省率先“破冰”,发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公共数据安全暂行管理办法》,确立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监管全链条机制,破解了管理机制缺失、产权归属模糊、流通渠道阻滞等难题,公共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激活。

  经企业法人电子授权同意查询相关公共数据后,在保证原始数据不出政务网的基础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构将公共数据按照金融机构的需求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再将分析的企业多维度“画像”结果脱密脱敏后提供给金融机构。企业的贷款授信申请几分钟就完成自动审批,直接给出匹配的授信额度。

  这一变革的背后,得益于新余市打通了数据的“任督二脉”。

  “我们新余的公共数据的汇集数量已经超过21亿条,涉及市直60多个部门和4个县区,发布服务接口5204个,累计调用7400多万次,覆盖企业注册、法人房产、公积金、纳税等核心维度。”新余市数据局四级调研员宋强介绍。通过利用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及隐私计算等技术,打造了全流程线上化普惠金融服务应用场景。

  为安全合规地使用公共数据赋能企业取得高效的数字金融服务,新余市首创“公共数据+数据运营+征信审查+商业银行”四方合作模式,即政府侧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运营机构(企业)开发基础数据产品、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合规审查、金融机构落地最终数据产品,小微企业和群众取得低成本、高效的金融服务,形成多方共赢的闭环生态,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也降低了融资成本,帮助当地企业及时应对市场变化。

  文/邹佳贝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