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大会为期4天,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300余位嘉宾参会。本届大会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流通、智能应急管理等前沿议题,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协作,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未来城市生态,勾勒“数字友好城市”新图景。
大会提出“数字友好城市”的八大维度——技术友好、发展友好、市民友好、生态友好、设施友好、安全友好、文化友好、合作友好,强调城市数字化转型应以人为本,兼顾效率与公平。围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数字安全、数据要素以及数字医疗等新兴赛道,举办46场专题论坛,打造“1+6+N”活动框架,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规则共商、成果共享提供坚实支撑,为数字科技应用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蓄积新动能。大会发起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联合欧洲、北美、亚太等40余个城市,聚焦跨境数据治理、人工智能伦理等议题,推动国际标准协同,深化城市集群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共建、数字治理创新等实践。通过交流前沿思想、展示尖端技术、深化国际对话、洞悉未来趋势,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擘画崭新路径。
从电子信息制造到人工智能应用,从5G基建到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正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紧抓住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洞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总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大会特别关注数字技术在城市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强调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重庆的“数字防汛”整合气象、水文数据,提前预测洪峰,成功减少灾害损失,并获世界气象组织推广;青岛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通过1.7万台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燃气管网、供热管网等城市生命线,形成“监测-预警-处置”闭环;北京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为70多万家市场主体提供超4亿次数据服务,赋能城市安全与经济发展……未来城市将创新“一网统管”模式,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实现“全域覆盖、全民友好、全时响应”。
随着AI、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数字产业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将继续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中国正从“数字大国”迈向“数字强国”,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中国方案”。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算力网络优化、AI+行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将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本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不仅展现了技术创新的前沿成果,更勾勒出“数字友好城市”的完整生态——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全球协作为纽带,构建安全、高效、包容的数字化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抓住数字赋能城市未来发展的时代先机,逐“数”向“新”,让数字经济成为带动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钧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