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控股并负责运营,定位于全资国有的文化产权要素交易和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文化要素交易市场。
记者梳理发现,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自2024年8月底正式上线以来,实现了文化数据资产的高效流通与价值变现。
2024年11月,平台交易额首次超过10亿元;仅三个月后登上百亿元台阶,于2025年2月13日突破100亿元;一个半月后的4月2日,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线上平台交易额的爆发式增长,是长期生态沉淀、国家战略红利释放与产业协同共振的结果,也是厚积薄发的有力证明。
近年来,深圳文交所聚焦文化数据“确权难、定价难、流通难”的核心症结,围绕“文化数据交易”做深做透进行了系列探索,打破大量优质文化资源长期“沉睡”的困境。
深圳文交所总经理、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主任塞夫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深圳文交所积极探索“互联网融通交易”模式,让文化资源能在线上线下“数实结合”;同时打造文化艺术品、国际声音资产等垂直子平台,还在福建、江西、四川等十余个地区布局区域中心和体验中心;去年还新增了东部数字新消费、文化科技资产等四大项目。
在行业规范发展方面,深圳文交所参与编制《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实施指南》《文化数字资产价值评估指南》两项国家标准,预计年内发布;同时积极推进《数据入表指南》等关键标准。
如今,深圳文交所依托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从市场需求端出发,构建了集“文化产权要素”交易与“文化大数据”交易双引擎驱动的交易生态服务体系,通过搭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体系,实现了从“横向”全国区域数字化赋能,到“纵向”孵化行业垂类交易子平台,并形成“数实结合”的特色交易模式。

“数实结合”
文化数据成产业创新“催化剂”
从艺术品数字化交易的破冰,到文化IP赋能的价值转化,再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深圳文交所通过落地一系列差异化的创新交易场景,实现了线上交易额突破千亿,并逐步形成了支撑文化数据要素流通的“数字基础设施”。
这份“千亿成绩单”的背后,是文化大数据与实体产业融合的初步实践,也为“文化数字化赋能百业”战略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战略布局中,深圳文交所还聚焦“数实结合”的核心目标。
一方面,持续完善文化大数据服务生态体系,推出“四链路闭环”服务、数据资产入表、版权认证等数字服务。另一方面,重点打造国家声景港等示范项目,以声音文物数字化保护为切入点,推动数字版权国际化交流,探索“文化+科技+旅游+金融”的融合业态,让文化数据成为激活实体产业创新的“催化剂”。
路径与标准
产学研共探赋能千行百业之道
如何让文化数据真正走进千行百业?深圳文交所联合产、学、研多方力量,深入探讨文化数据赋能实体产业的实现路径与标准体系。专家的共识指向“路径创新”与“标准共建”两大核心。
从实践路径来看,文化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需突破“单点对接”的局限,形成“需求牵引—数据供给—场景落地—价值反馈”的闭环。例如,在文旅产业中,通过整合景区客流数据、文化IP数据、消费行为数据,可为景区开发定制化体验项目;在制造业领域,文化IP与工业设计的结合,能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西沐认为,数据资产的交易流通对进一步认知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而数据资产与实物资产的结合是推动艺术品市场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西沐看来:“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交所在这个方面就类似于一个传媒的作用——表面上是交易,实际上传播的是文化的精神和优秀的文化创造。”

“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向潮玩发展,深圳文交所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业界导师李大鹏表示,将传统IP通过“上链”确权或转化为加密资产等方式,不仅能充分挖掘其价值,更能有效整合全产业链,比如后期把玩具产业都带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统一的标准体系。从文化数据的分类分级,到数据确权的法律界定,再到交易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只有明确标准,才能降低市场主体的参与成本,激发产业活力。

在采访中,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二级教授王凤荣表示,建议文交所牵头制定文化资产估值和信息披露指引,引入第三方的评估和认证机制,建立信用评级体系,以此提升资产的可比性和市场的透明度。同时,王凤荣建议文交所构建驱动型的风控体系,应对AIGC和算法交易带来的新型风险,并建议设立文化数据合规实验室,来实现技术赋能的监管合规。

展望“十五五”
让文化数据“活水”滋养实体经济
作为全国唯一的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深圳文交所不仅承担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使命,更以新进展、新突破,为全国文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9年,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中宣部等中央部委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国家级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获批启动筹备。
2022年3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 深圳文交所独家承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启的交汇点,千亿交易额只是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序章”。
王凤荣说:“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备了数字基建、科技能力与创新基因等这个多重优势。我们期待深圳文交所继续坚持制度创新、科技赋能生态共建和文化初心,不仅成为文化强国战略下的关键金融基础设施,更成为全球文化要素市场中的中国样板。”
从千亿交易场景的建成,到“文化数字化赋能百业”战略的推进,可以看出,文化数据不仅是交易的标的,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唯有以创新为帆、以标准为舵、以协同为桨,才能让文化数据的“活水”滋养实体经济的“沃土”。
塞夫在采访中透露,接下来,深圳文交所将继续推进6个拟落地项目,涵盖可信数据空间、茶文化、非遗、直播电商等领域,继续拓宽交易场景。另一方面,深圳文交所还将聚焦“赋能”,给市场主体提供更专业的数字化服务,帮地方政府做文化产业升级,真正让数字文化扎根实体经济,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蓝图变成现实。

来源:深圳卫视&第一现场客户端
记者:高旭 王海苹 于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