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围绕大数据等数字领域新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 点击查看
数据交易师回到顶部
考生须知
数据交易师关注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预约考试公开课
热点推荐
考生须知
数据交易师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预约考试公开课

入表动态|统筹推进我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

来源: 金台资讯      发布日期:2025-08-14

“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引擎推动数字经济深化发展,是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紧迫任务。近年来,围绕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资源整合与交易平台建设,我国已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多层级、多类型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但总体来看,当前数据要素流通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加快健全制度规则、优化交易机制、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和持续优化的环节。从供给端来看,数据资源尚未充分整合,标准体系仍在完善,部分数据在格式、结构、标注方式等方面缺乏统一,影响了数据在不同平台和系统间的高效流通。同时,数据确权机制尚在探索,部分市场主体对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边界认知不一,影响了数据共享积极性。从交易环节来看,数据交易平台的功能与规范程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定价机制、合同履约等流程仍存在改进空间,整体市场化水平有提升潜力。数据价值评估手段也有待健全,不同行业间的评估方法存在差异,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对数据利用深度和效率还有拓展空间。此外,随着数据流通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面临更多新情况新挑战,需要构建更为稳固、系统的保障体系。

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高水平上流通与配置,应从夯实数据基础供给、完善交易平台体系、提升数据价值转化能力、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等四方面统筹发力。

一是多线共行,提升数据供给质量,保障数据确权清晰。政府与行业协会共同推动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涵盖数据格式、质量、标识与分类等方面。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框架,确保数据在不同平台和系统间的兼容性与流通性,提升数据供给的质量与效率;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据共享与交易,打破数据孤岛。通过制定合理的数据共享政策和监管机制,促进数据的高效流通,同时保障企业的数据权益,提升数据供给的活跃度;鼓励企业加强区块链等溯源追踪技术在数据确权保护中的应用,提高数据的保密性与溯源性。通过技术手段强化数据保护,有助于明确数据权属,降低确权难度,推动数据“来源可查、权属清晰、责任可控”。

二是提质增量,推动交易平台建设,完善交易规则体系。加大对数据交易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推动更多地区和行业建立高质量的交易平台。重点支持新兴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较大的领域,提升平台的多样化和覆盖面;鼓励平台提升技术架构和服务体系,强化大数据处理能力和高并发交易的支持。通过引入先进的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和扩展性,确保能够适应日益增长的数据交易需求;推动制定标准化、透明、易于操作的数据交易规则,涵盖交易流程、支付结算、定价机制等方面。通过建立统一的交易规则,减少交易中的法律纠纷和信息不对称,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信任度和交易安全性。

三是三管齐下,形成价值验证机制,提高数据运用效率。建立数据样本提供机制,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利用统计推断估算和验证数据集的整体价值,增强验证准确性,并在有限资源下提供可靠的价值评估;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自动化的数据价值评估。通过智能化工具,提高数据价值识别的准确性,及时发现数据的潜在价值与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加强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推动企业利用智能化分析平台提升数据的应用能力。通过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在数据采集、清洗、分析等各环节的优化管理,推动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利用,进而提升决策质量和运营效率。

四是政企协同,加强数据泄露防范,提升隐私保护能力。建议政企协同,建立系统化、全方位的数据泄露防范体系。通过实时监控和异常行为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和遏制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确保数据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数据交易过程中引入数据交易保险机制,确保在数据泄露或安全事故发生时,相关方能够获得赔偿,提升数据交易的安全性与信任度。同时,探索设立数据安全保险基金,以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鼓励政府和企业加大对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隐私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数据交易中,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及使用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形成“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取”的安全状态。

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统筹推进标准制定、制度完善、平台建设与治理协同,才能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推动我国实现由“数据资源大国”向“数据要素强国”战略跃升。

【作者分别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导;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华中卓越学者首席教授、博导】

吴华敏 郑鸿 关旭